较初的鼎是由远古时期陶制的食具演变而来的。鼎的主要用途是烹煮食物,鼎的三条腿便是灶口和支架,铜鼎香炉,腹下烧火,可以熬煮油烹食物。青铜鼎出现后,它又成为了祭祀的一种重要器具,在周代,就有所谓“天子九鼎,青铜鼎,诸侯七鼎,卿大夫五鼎,元士三鼎”等使用数量的规定。随着这种等级、身份、地位标志的逐渐演化,鼎逐渐成为了王权的象征、国家的重宝。在奏朝以后,鼎的权利象征的意义逐步消失,随着佛教传入我国,鼎也延续了下去,鼎经常被放在寺庙大殿前,用作装饰,同时也是焚香的器具。发展到现在,铜鼎更多的是一种装饰,或者是焚香用具,已经成为了一种文化,铜鼎是我国历史的一大特色。
鼎上文字一部分尚被锈覆,很不清楚。我仔细观察照片,仍不能完全辨识,铜鼎,试释为: “西口宫鼎,容一斗,铜鼎,并重十七斤七两七。”必须说明,这里面只有“鼎,容一斗,并重”和“七两,七是确切的.其余各字,都有待进一步论定。
鼎铭的格式,在西汉铭文中是常见的。可知金海这件鼎铭文开头三字应为鼎的所有者.“容一斗”是鼎的容积.“并重——七两”是鼎(连盖)的重量,末尾“七”则是器物编号。这头三字较重要,考定之后可能说明鼎的来源。
这件铜鼎文颇含篆意,表明铜鼎的年代较早,排在西汉早期到中期前段是比较合宜的。当然,详细的研究要等到材料正式发表以后。